一次成功”工程丨用好“成功树” 一次做成功
“一次成功”工程实施以来,中国航发各单位、各部门深入推广应用“成功树”保障分析方法,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不断加快。中国航发黎明、长江聚焦航空发动机关键零组件试制,深入实施“一次成功”工程,推动实现“试制一次做对”。
中国航发黎明:务求实效 助推高质量交付
中国航发黎明机匣加工厂深入应用“成功树”分析保障法,结合生产制造业务域经验,制定完善可复用的“成功树”应用流程、方法,有效应对并排除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风险,持续提高零件交付质量。
锚定关键环节 一锤定音
举旗定向,谋篇布局。关键环节的确定是“成功树”分析的第一步,也是后续分析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。为保障关键环节识别的全面性和完整性,机匣加工厂组建专项攻关团队,对工艺设计、产品试制等全部环节进行细致梳理,逐个分析诊断,分解设计关键环节,构建风险矩阵,以对目标实现影响程度、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、对后续工作影响程度等三个维度为评价方向,通过集中评议确定工艺性审查、工艺路线、工艺设计等8项影响“试制一次做对”的关键环节,为零件试制奠定坚实基础。
夯实过程控制 一气呵成
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团队成员从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”六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分析,并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因素进行分解,把握并规范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,确保系统性、完整性。同时,工厂将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发展的正向仿真技术、数控加工防错技术、自动化加工技术等产品研制经验纳入其中,合计分解出控制因素50余项,形成工厂关键环节与控制因素分解表,夯实关键环节的过程控制,巩固工作质量,提升工作效果与效率。
携手共克难关 一次成功
立志需高远,立志还需躬行,扎扎实实干,点点滴滴做。项目组通过设计头脑风暴与资料审查相结合的薄弱环节诊断方法,对控制因素能否支撑对应的关键环节高质量执行进行准确判断。与此同时,工厂技术负责人协同技术、生产、质量、工段等多部门,相互配合,各司其职,通过对环形机匣控制因素过程保障现状进行评估,确定制约其“试制一次做对”的薄弱环节6项,制定具体措施,实现“成功树”在工艺路线设计、加工程序设计、产品试制交付等多方面的优化与改进,实现了机匣“一次成功”交付。
中国航发长江:创新应用 实现首件试制
大直径国产材料多叠环不同于以往研制的“W”环和“C”环密封件,这种机械弹性密封件在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中可有效实现封严效果,减少发动机内流损失,提高发动机性能。在中国航发长江密封件研制人员的心目中,大直径国产材料多叠环项目的研制成功,离不开“成功树”保障分析法,也让他们成为“成功树”应用的忠实“铁粉”。
确定目标 精准识别风险
项目研制不仅是对研制人员的攻关能力提出挑战,也对运用“一次成功”工具提出了挑战。
中国航发长江第一时间成立多叠环自主加工项目“一次成功”团队,根据工艺工序特点等,划分为5个小组,致力于攻克材料稳定性、加工成型、工艺标准难题。项目团队深化“成功树”分析保障法应用研究,系统分析推进步骤,提取关键要素,部署完善模型构建工作。
“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攻克多叠环自主加工难题,但找不准方向,现在我们借助‘一次成功’方法,静下心来仔细梳理难点和风险点。”项目焊接工艺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吴新洲介绍。在这位湖南省卓越工程师的带领下,研究小组成员应用“成功树”保障分析法,从项目研制模型中识别出4项技术瓶颈,并制定措施,逐一开展攻关。
挂图作战 预案一目了然
团队成员综合分析出关键环节、影响因素和控制因素、薄弱环节后,进一步提出将模板图表化、网格化,深刻剖析加工试制的通用场景和专用场景,实行挂图作战,事先把预案做充分,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一制定应对措施。
一张脉络清晰的分析图清晰地呈现在各个加工试制现场,各研究小组对照图表,抢时间、拼速度、攻难关、提效率,向着目标不断迈进。
“挂图作战区”是青年党员刘超上下班都必经的“打卡”区域。他手中的活一刻不落下,但也时时放心不下,偶尔听说其他小组遇到困难,他也会动脑筋、想办法,做好“检查上工序、保证本工序、服务下工序”,确保万无一失。
专注专业 缩短研制周期
“项目进程绝不能在我手中耽搁!”担任零件检验重任的团队成员何伟伟如是说。交付节点迫近,逆水行舟,慢进则退,他要再想想办法给项目进程提提速。
说干就干,何伟伟不仅提前制作出厂验收点检表,还尝试为繁杂的检验项目建立标准对照图册,这样既不会漏项,也能更准确地判断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。
为确保任务高质高效完成,检验室决定对零件每道工序进行“贴身”检验,检验员们走出检验室,巡视各个工位,随时测量把关,一旦出现偏差,随时从检验角度进行精准判断和严谨解析,立行立改,实现了“质”“效”双提升,团队如期实现第一件大直径国产材料多叠环的自主加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