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本工程丨齐头并进助力提质增效
近年来,中国航发深入实施成本工程,全面推进正向成本管理,深化设计源头降本,狠抓生产制造关键环节降本,做好产品全寿命周期降本,进一步推动质量降本和全员成本改善。中国航发长春控制、哈轴分别从工艺装备、管理创新着手,齐头并进助力提质增效。
中国航发长春控制:专用工装“三化”法 助力生产准备降本增效
工艺装备在产品制造、试验中具有重要地位,也是科研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提高专用工艺装备设计、制造效率,降低生产制造成本,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开展专用工装“三化”工作,助力降本增效落地落实。
设计模块化
以成本工程为牵引,以提升工装设计效率为导向,针对具有典型结构的专用工装,组织开展工装模块化设计。编制《专用塞规设计指导规范》《高温大流量试验夹具设计指导规范》等9项技术规范,按功能分类设计340多个模块。设计模块化便于调用选取,在减少工装设计时间的同时,也大幅减少了因设计产生的质量问题,有力助推了工艺装备设计加速。
流程标准化
以工装设计模块化为基础,开展流程标准化工作,对具有典型结构的工艺装备,编制标准工艺路线模板,根据规格的区段划分,提前测算工时定额。通过对工艺装备制造、定额流程的标准化,大大简化了从工装图纸到加工工艺编制,从工时定额到制造现场的工作量,减少了过程时间浪费,提高了生产准备的效率,也使得工艺装备的生产过程更加可控,质量更加稳定,为后续的产品质量保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制造精益化
采用精益化制造思路开展工艺装备加工,一方面,对通用性较强的废旧工装进行回收、按规格分区存储,利用再加工手段改制变为新工装,既节省了原材料,又节省了准备加工和基础加工环节。另一方面,制造新工装时,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,充分利用化验余料和库存料进行加工,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。精益化的应用,不仅节约了成本、提高了效率,也为废旧工装、化验余料等处理提供了新思路。
中国航发哈轴:多管齐下推进成本工程
以“创新革新”作为管理过程中的战略导向,以“持续改进”作为实践过程中的核心环节,中国航发哈轴深入实施成本工程,全面贯彻高质量、高效益、低成本、可持续发展决策部署,不断强化成本管理工具应用和数字化支撑,深化成本工程向设计源头、业务终端纵深发展。
找准方向 发挥价值流工具作用
哈轴深入开展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及时交货率全流程分析,聚焦业务流程优化,细致梳理成本构成,找准降本切入点,精准识别冗余开支。公司上下分工明确,各环节高效衔接,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流程优化方法,由原材料采购、生产制造等显性成本审查,深入到时间、人力、管理等隐性成本的挖掘与剖析,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。同时公司利用能力平衡模型,积极收集科研生产需求能力数据,建造数字化大模型库,按月对现有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,制定具有指导性的能力释放措施,实现能力与需求适配,达到控投入、降成本的目的。
理清思路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
哈轴高度重视数字化生产与技术革新在提质增效中发挥的作用。针对磨削加工、热处理工序等过程控制苛刻、周期长的问题,通过组建攻关团队,优化棒料选材与刀具设计,探索改进离子氮化钛技术和渗碳技术,同时科学排产,利用数字化生产单元,加大产品“智”造占比,使加工时长缩减为原来的一半,待加工产品装载量提升为原来的2.5倍,极大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,减少了配套产品的积压和在制品数量。
提质增效 深挖长账龄产品价值
随着航空发动机研制步伐及更新换代的加快,部分备用的航空轴承面临长账龄保存问题。对此,哈轴自主开发物料回收管理系统,对超油封期轴承、缓存库轴承与外厂返检轴承进行详细梳理,具体到型号,精确到批次,利用无损检测手段,识别出可重新封装使用或具有研究价值的长账龄轴承,给予基础研究、试验试制、检验检测及工艺技术探索使用,大大降低了科研试验成本,在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同时,为后续延长产品保存周期的研究探索提供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