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正版四不像

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专题专栏 >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 > banner图

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丨奋斗,交付最可靠的航空发动机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年05月03日

  2023年9月1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“李志强班”职工回信,充分肯定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,在回信中明确要求“弘扬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。”

  中国航发干部职工把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大力弘扬“严慎细实、精益求精”的工作作风,树牢“事在人为、关键在为,只要敢为、大有作为”的创新观、发展观、奋斗观,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。本期请看全国工人先锋号——中国航发南方航空发动机试车中心涡桨试车班。

  凤凰山脚,一片郁郁葱葱之中,航空发动机的低鸣日日不绝。准备间里、试车台上、操作间内,由46人组成、平均年龄31岁的中国航发南方涡桨试车班书写着精彩的试车故事。今年,他们的荣誉又添一项——全国工人先锋号。

11

  冲锋,是他们的姿态。作为航空发动机出厂前的“最后一棒”,“急而不乱”高度概括了他们的工作特性。

  发动机装配完成或者紧急返厂、用户代表临时检查……试车的每一项工作都对时间要求极高,这就意味着“反应”必须要快。为了保证生产交付和外场使用,无论严寒酷暑、白日黑夜,涡桨试车班总是“闻令即动”,保证发动机一到试车台就能立即进行试车。

  时间回到五年前的炎夏,一台从阅兵训练场返回的发动机即将到达车台。对接到达时间、了解发动机状态、安排试车人员、协调资源,班组成员立刻分头行动起来,只等发动机到达就开始试车。

  凌晨两点的车台依旧十分闷热,班组成员上下台、试车、讨论的身影活跃在灯光下。试车间外一片静谧,试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。班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多次试车,确认返回试车发动机没有异常,可以正常使用。试车完,天已大亮,他们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。

  几个月后,班组保障试车的“中国心”装上战机,在阅兵式上成功飞越天安门,那一刻,“为国铸‘心’”的自豪感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升腾!

22

  提质,是他们的目标。航空发动机试车是一项极其严谨的工作,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影响交付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,“保质提质”一直以来都是班组的重要工作内容。

  精湛的技能水平是提升质量的重要保障。中国航发南方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,班组成员不仅掌握本职岗位需要的试车技能,还学习发动机装配技术和试车故障分析专业知识。

  为此,班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措施,每月组织两次业务知识学习,每季度对员工进行一次能力测试,找出员工知识体系的薄弱点,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。苦练“内功”,班组成员以精湛的技能在各项比赛中多次拔得头筹。

  航空发动机试车前的检查工作有40多项,交付前检查还有60多项,各类检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都有差别。自集团推进AEOS建设开始,班组开展了一项长线工作——梳理试车全流程,编制《试车标准作业手册》。

  “我觉得电缆插头连接传感器时可以将角度固定在45度,以减少和旁边附件的干涉。”邹智说。

  “安装吹风罩时,建议用手围绕结合面转一圈,防止吹风罩夹到附近可能拱起的电缆。”罗英茂说。

  ……

  编制过程中,班组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操作经验,详细梳理试车全流程,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手册内容,让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,即使是新员工也能按照手册开展作业。

33

  创新,是他们的追求。新时代的航发人,应该是什么样的?“我们的标签不能只是苦干蛮干,而是要成为有创造力的航发工匠。”班长吴昌生说道。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创新是破解科研生产任务增加、人员和设备产能不足等难题的重要方式,而“人”是创新的决定因素。

  集众人之智,则无不任也。班组充分利用“一周三改进”平台,开展全员头脑风暴、建立创新积分制度,激发成员的创新潜能。

  “我们能不能给蝴蝶螺帽做一个小工装。”听到这一改进意见的时候大家眼前一亮。工装制造出来后,大家围坐一块,只见使用小工装轻轻一拧,螺帽就被轻松拧了下来。因为受力更加均匀,发动机外观质量也更好了。

  看见自己的建议落地,大家的参与兴致也愈发高昂,在创新改进的氛围和浪潮中,班组的精益试车台建设也成效显著。利用多种精益工具对整个试车流程进行梳理后,班组找出了43个影响试车进度的“关节点”,解决重点瓶颈问题37项,完成各类改进改善项目128项,试车效率提升了40%以上,连续刷新了公司交付纪录。

  在勇担当、提质量、讲创新的浓厚氛围下,班组精益试车台建设日渐完善,“一次试车成功率”显著提升,试车交付纪录屡创新高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动力强军、科技报国”使命。